一、串口中断+超时解析

1. CubeMX配置

1.1 属性配置

主要配置波特率,其余默认

image-20240919224239733

中断配置

Preemption Priority:抢占优先级

Sub Priority: 子优先级

串口的DMA设置

只开接收DMA即可

DMA的模式:

  • Normol
  • Circual

2. 驱动程序编写

2.1 串口重定向

在uasrt.c中进行修改

1
2
3
4
5
int fputc(int ch, FILE * str)
{
HAL_UART_Transmit(&huart1,(uint8_t *)&ch,1,10);
return ch;
}

2.2 app_uart.c 变量定义

1
2
3
uint16_t uart_rx_index = 0;
uint16_t uart_tx_ticks = 0;
uint8_t uart_rx_buffer[128]={0};

2.3 中断初始化

放入Core->Src->usart.c中

在初始化中使能串口中断,往buffer中每次填充一个字节,触发中断回调

1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uart_rx_buffer,1);

Hal库——中断回调函数

在 STM32 的 HAL(硬件抽象层)库中,中断回调函数用于处理各种外设的中断事件。这些回调函数由 HAL 库提供,用户只需实现这些函数以响应特定的中断。

1. 一般函数 vs. 回调函数

  • 逻辑限定普通函数的调用

    • 逻辑条件通常在调用函数之前进行检查,确保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再执行该函数。
    • 这种方式在函数内部或外部使用条件语句(如 if)来控制函数的执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void normalFunction() {
    // 执行某些操作
    }

    int main() {
    if (condition) { // 条件检查
    normalFunction(); // 仅在条件满足时调用
    }
    return 0;
    }
  • 回调函数

    • 回调函数通过传递函数指针来实现灵活的调用,调用发生在某个事件或特定条件下。
    • 这种机制允许外部函数(如事件处理或异步操作)在需要时调用传递的回调,而不需要直接控制逻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void callbackFunction() {
    // 执行某些操作
    }

    void eventHandler(void (*callback)()) {
    // 某个事件发生后调用回调
    callback(); // 不需要在这里检查条件
    }

    int main() {
    eventHandler(callbackFunction); // 传递回调函数
    return 0;
    }

2. 中断函数 vs. 回调函数

  • 中断函数
    • 直接处理外设中断的代码,通常是在中断服务例程 (ISR) 中实现。
    • 代码较为复杂,涉及中断向量、优先级、屏蔽等设置。
    • 可能会引入较长的中断处理时间,不适合执行复杂的任务。
  • 回调函数
    • 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抽象,允许用户在中断发生时执行特定的处理逻辑。
    • HAL 库提供的回调函数允许用户定义中断后要执行的操作,而不需要直接修改中断服务例程。
    • 更易于维护和调试,因为用户只需关注回调函数的逻辑,而不需要管理中断相关的低层实现。

2.4 回调函数声明

弱定义

自定义回调函数

可以自行声明与弱定义回调函数同名的函数(重写),会优先执行自定义的函数

Hal库中各种弱定义都是用__weak修饰的

过程:串口接收->触发回调->进入回调函数

PS: void HAL_UART_RxCpli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不要用成 void HAL_UART_TxCpli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1
2
3
4
5
6
7
8
9
10
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
if(huart->Instance == USART1)
{
uart_rx_ticks = uwTick;
uart_rx_index++;//索引自增
//每次触发回调,都要重新初始化接收中断,定义接收的位置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uart_r_buffer[uart_rx_index],1);
}
}

2.5 串口解析

超时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void uart_proc(void)
{
if(uart_rx_index == 0) return;

if(uwTick - uart_rx_ticks > 100)//时间超过100
{
printf("uart data:%s\n",uart_rx_buffer);//发送串口接收内容

memset (uart_rx_buffer,0,uart_rx_index);//清空
uart_rx_index = 0;//指针指令
huart1.pRxBuffPtr = uart_rx_buffer;//uart1缓存区指针指向buffer
}
}

# 无DMA和环形缓冲区的问题

当串口接收速率过快时,如视觉上位机频繁向单片机发送识别到的坐标数据,可能会导致单片机程序阻塞

1. 串口阻塞的解决方案

DMA:数据转运

RingBuffer:环形缓存区

2. # 环形缓冲区的概念:

  • 头指针
  • 尾指针

# 现象:

1. 串口无解析发送上位机

CubeMX未定义串口引脚,未注意STM32外设引脚可复用问题

2. 回调函数名称错误

二、DMA+空闲中断

# DMA的作用

无DMA:数据->Uart寄存器->CPU访问Uart寄存器->执行其他程序部分

​ -------如果串口通信速率过快------>CPU频繁访问Uart寄存器-------->程序阻塞

有DMA:数据->Uart->DMA访问Uart数据->存放到单片机内存地址

​ CPU与DMA并行工作

在上述配置的基础上对程序文件进行进一步修改。

# 空闲中断

1. 什么是空闲中断?

空闲中断(Idle Line Interrupt)是串口通信(UART)中常用的一种硬件中断机制。它用于检测串口接收线路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数据时触发。空闲中断的核心原理是检测 UART 外设的接收线路在数据传输结束后变为“空闲”状态(即,停止接收数据,线路上没有任何活动)。

当串口在接收数据时,硬件会自动维护一个“忙状态”标志。所有数据帧(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和停止位)都被接收完成后,接收线路进入空闲状态,此时 UART 硬件会触发“空闲中断”。这个中断标志仅在接收数据后首次空闲时触发,而不是每次线路空闲都会触发。因此,空闲中断能够用于判断数据帧的结束或检测数据包的传输完成。(比如,一个数据帧的长度为8个字节,在串口通信时每帧间隔一个字节来发送,在间隔的这个字节,触发空闲中断,进而可以在中断程序中处理数据帧)

2. 空闲中断在串口通信中的作用

空闲中断主要用于处理非固定长度的串口数据帧和高效的 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访问)数据传输。其作用和优势如下:

2.1 非固定长度数据包接收

  • 当接收的数据是非固定长度时,很难在接收时预先设定要接收的数据长度。这时,可以利用空闲中断判断数据的结束。
  • 当串口在 DMA 模式下接收数据时,无法使用常规的中断方式逐字节进行处理。使用空闲中断可以更高效地处理数据流,从而判断整个数据包的接收是否完成。

2.2 提高串口通信的效率

  • 使用空闲中断能够在 DMA 模式下提高串口通信的效率。当 DMA 缓冲区被填满或者数据接收超时时,空闲中断可以用于自动触发数据处理,避免了使用传统的定时器轮询方式。
  • 通过判断空闲中断触发时间,可以精确判断数据包的传输完成,不必每次都等待接收缓冲区被填满才进行处理,从而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2.3 降低 CPU 占用

  • 使用空闲中断配合 DMA 接收,可以降低 CPU 的使用率。在 DMA 接收过程中,数据自动从串口移入缓冲区,不需要 CPU 的参与,只有在接收结束或空闲中断触发时才进行数据处理。
  • 对于接收频繁但数量不定的数据流(如传感器数据、通信协议数据包),使用空闲中断能极大地减少 CPU 的负担。

3. 空闲中断在串口通信中的典型应用场景

3.1 接收数据包的完整性判断

对于 UART 接收非固定长度的数据包(如 Modbus、串口通信协议),可以使用空闲中断来判断数据帧的结束。

典型场景:
假设通过 UART 接收的数据包长度不定,当接收到一个完整的数据帧时,串口线路会进入空闲状态,此时触发空闲中断,可以认为本次数据接收结束。

1
2
3
c复制代码// 空闲中断回调函数示例
void HAL_UARTEx_RxEven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uint16_t Size) {
if (__HAL_UART_GET_FLAG(huart, UART_FLAG_

1. 变量声明

声明 uart_rx_dma_buffer变量,用于数据转运

2. 中断初始化

启用DMA相关中断

关闭DMA半中断

PS: 不再适用串口回调,改用DMA的方法

3. 串口中断函数

每次触发串口中断,触发DMA中断

取消使用串口中断回调函数

改用空闲中断回调函数

PS: 不再需要串口超时解析

# 现象:

# 补充——中断函数与回调函数的区别

在嵌入式编程中,HAL(硬件抽象层)库的中断函数和回调函数是常见的机制,尤其是在处理外设操作时。这两者的作用有时容易混淆,但它们的概念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下面详细解释它们的区别:

1. 中断函数(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ISR)

中断函数是一段处理硬件中断的代码。当外设或处理器触发中断时,处理器会暂停当前的代码执行,转而执行与该中断对应的ISR。一旦中断被处理完毕,程序会恢复到原来的执行状态。

  • 执行方式:硬件触发,直接由处理器执行,通常是高优先级。
  • 响应时间:要求短小精悍,不能执行耗时的任务,因为会阻塞其他中断。
  • 位置:ISR通常定义在HAL库或用户代码中,是一个固定的函数(如TIM_IRQHandler等)。
  • 调用方式:自动触发,由硬件中断控制器(NVIC)决定何时调用中断处理函数。

2. 回调函数(Callback Function)

回调函数是一个函数指针,通过预先注册到某个模块或API中,等到某个事件发生时,由该模块或API负责调用。HAL库中的回调函数通常是在中断处理完毕后,由ISR或HAL库内部调用,用来进一步处理用户逻辑。

  • 执行方式:由程序代码(比如ISR或定时器事件)调用,响应某个事件。
  • 响应时间:回调函数不要求像中断处理函数那样必须快速完成,往往用于处理稍复杂的业务逻辑。
  • 位置:回调函数通常由用户实现,并由HAL库的中断处理函数或其他机制调用(如HAL_TIM_PeriodElapsedCallback)。
  • 调用方式:回调函数不是直接由硬件触发,而是由软件触发,即当中断函数处理完硬件中断后,再调用用户注册的回调函数。

简单总结区别:

  • 触发机制:中断函数是由硬件事件(如定时器溢出、外部信号等)直接触发,而回调函数是由软件(如ISR)触发。
  • 职责范围:中断函数负责处理硬件中断,通常需要快速执行;回调函数则处理用户定义的业务逻辑,通常可以有更多的处理空间和时间。
  • 优先级:中断函数的优先级较高,回调函数的执行时间不受硬件中断控制,通常在中断函数结束之后才执行。

典型应用场景

以定时器为例:

  • 当定时器溢出时,触发一个中断,执行定时器的中断函数TIM_IRQHandler
  • 在中断函数内部,可能会调用HAL库的定时器回调函数HAL_TIM_PeriodElapsedCallback,用于用户自定义的定时器周期性任务处理。

这就是中断函数和回调函数的核心区别。

三、环形缓冲区

# 环形缓冲区的简介

环形缓存区,也叫环形缓冲区(Ring Buffer)或循环缓冲区,是一种数据结构。它的特点 是缓存区的头和尾是连接在一起的,形成一个环。当数据写入缓冲区时,指针会不断前进,当到达缓冲区的末尾时,会重新回到开头,这样就实现了一个循环。

环形缓冲区的组成

  • 缓冲区数组:存放数据
  • 头指针(读指针)
  • 尾指针(写指针)

环形缓冲区满足“先进先出的原则”

环形缓冲区的优势

  • 在普通串口接收中,数据是线性接收的,通常是通过中断或者轮询的方式处理数据。
  • 而环形缓冲区适用于需要持续接收和处理数据的应用,如串口通信
  • 环形缓冲区效率和可靠性高,但是需要复杂的管理逻辑

环形缓冲区的原理及实现

环形缓冲区(ring buffer)原理与实现详解-CSDN博客

简单代码实现:

缓冲区结构体定义

1
2
3
4
5
6
7
8
#define RINGBUFFER_SIZE (30) 

typedef struct {
uint32_t w;
uint32_t r;
uint8_t buffer[RINGBUFFER_SIZE];
uint32_t itemCount;
}ringbuffer_t;

初始化环形缓冲区

置零环形缓冲区中的元素

这里用到memset函数

  • 解释:复制字符 c(一个无符号字符)到参数 str 所指向的字符串的前 n 个字符。
  • 作用:是在一段内存块中填充某个给定的值,它是对较大的结构体或数组进行清零操作的一种最快方法
  • 头文件:C中#include<string.h>,C++中#include<cstring>

这里指向的是环形缓冲区内容buffer,为uint8_t类型的数组变量,数组大小为RINGBUFFER_SIZE,使用这段语句将buffer中的内存块内容置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初始化环形缓冲区
void ringbuffer_init(ringbuffer_t *rb)
{
// 设置读指针和写指针初始值为0
rb->r = 0;
rb->w = 0;
// 将缓冲区内存清零
memset(rb->buffer, 0, sizeof(uint8_t) * RINGBUFFER_SIZE);
// 初始化项目计数为0
rb->itemCount = 0;
}

检查缓冲区是否已满

1
2
3
4
5
6
// 检查环形缓冲区是否已满
uint8_t ringbuffer_is_full(ringbuffer_t *rb)
{
// 如果项目计数等于缓冲区大小,返回1(已满),否则返回0(未满)
return (rb->itemCount == RINGBUFFER_SIZE);
}

检查缓冲区是否为空

1
2
3
4
5
6
// 检查环形缓冲区是否为空
uint8_t ringbuffer_is_empty(ringbuffer_t *rb)
{
// 如果项目计数为0,返回1(为空),否则返回0(非空)
return (rb->itemCount == 0);
}

向环形缓冲区写入数据

这里限制了向环形缓冲区写入数据的个数:即限定在环形缓冲区数组索引大小内

数据根据写指针当前指向的位置,进行写入。数据完成写入后,写指针递增。如果写指针当前到达缓冲区索引尾部,那么返回索引头部,即指向0

此段代码管理逻辑中,如果当前的环形缓冲区已经写满,需要经过将缓冲区的数据取出后,才能继续对缓冲区进行写入操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向环形缓冲区写入数据
int8_t ringbuffer_write(ringbuffer_t *rb, uint8_t *data, uint32_t num)
{
// 如果缓冲区已满,返回-1
if(ringbuffer_is_full(rb))
return -1;

// 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while(num--)
{
rb->buffer[rb->w] = *data++; // 写入数据并移动写指针
rb->w = (rb->w + 1) % RINGBUFFER_SIZE; // 写指针循环递增
rb->itemCount++; // 增加项目计数
}

return 0; // 写入成功返回0
}

从缓冲区读取数据

缓冲区有数据,操作才有效

数据根据读指针当前指向的位置,进行读取。数据完成读取后,读指针递增。如果读指针当前到达缓冲区索引尾部,那么返回索引头部,即指向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从环形缓冲区读取数据
int8_t ringbuffer_read(ringbuffer_t *rb, uint8_t *data, uint32_t num)
{
// 如果缓冲区为空,返回-1
if(ringbuffer_is_empty(rb))
return -1;

// 从缓冲区读取数据
while(num--)
{
*data++ = rb->buffer[rb->r]; // 读取数据并移动读指针
rb->r = (rb->r + 1) % RINGBUFFER_SIZE; // 读指针循环递增
rb->itemCount--; // 减少项目计数
}
return 0; // 读取成功返回0
}

1. 移植环形缓冲区驱动文件

1
2
3
ringbuffer_t usart_rb; //定义ringbuffer_t类型结构体变量

uint8_t usart_read_buffer[128];//定义环形缓存区数组
  • 判断ringbuffer是否满
  • 写入数据
  • 清空结构体

2. 空闲中断回调函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brief UART DMA接收完成回调函数
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环形缓冲区,并清空DMA缓冲区
* @param huart UART句柄
* @param Size 接收到的数据大小
* @retval None
*/
//空闲中断回调函数
void HAL_UARTEx_RxEven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uint16_t Size)
{
if (huart->Instance == USART1) // 判断是 USART1 触发的中断
{
//引入环形缓存区
if(!ringbuffer_is_full(&usart_rb))//判断环形缓存区是否为空
{
ringbuffer_write(&usart_rb,uart_rx_dma_buffer,Size);//将DMA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环形缓冲区
memset(uart_rx_dma_buffer,0,sizeof(uart_rx_dma_buffer));//清空
}
}
}

2. 修改串口解析

1
2
3
4
5
6
7
void uart_proc()
{
if(ringbuffer_is_empty(&usart_rb))return;
ringbuffer_read(&usart_rb,usart_read_buffer,usart_rb.itemCount);
printf("ringbuffer data:%s\n",usart_read_buffer);
meset(usart_read_buffer,0,sizeof(uint8_t)*128);
}

STM32串口通信方法总结:

  • 超时解析

  • DMA空闲中断

  • 环形缓存区

四、ADC和DMA

STM32的ADC(模数转换器)通道IN11指的是STM32微控制器上一个特定的ADC输入通道。每个STM32芯片的ADC都有多个模拟输入引脚,这些引脚标记为INx(例如IN0、IN1、IN2等),对应不同的GPIO引脚。

具体到IN11,它是ADC的第11个输入通道,通常与一个特定的GPIO引脚连接。该引脚用于将模拟信号输入到ADC进行模数转换。

CT117E原理图:

1. CubeMX配置

1.1 ADC通道分配:

  • ADC1: IN11
  • ADC2: IN15

1.2 配置DMA

1.2.1 配置DMA通道

1.2.2 配置为循环模式

1.2.3 配置DMA速度

设置为中、高均可

1.3 配置ADC属性

  • 四分频
  • DMA使能
  • 循环使能

1.4 配置ADC中断

优先级为2即可

2. 驱动程序编写

2.1 创建adc_app.c

变量声明

1
2
3
4
#include "adc_app.h"

uint32_t dma_buff[2][30];//双通道DMA
float adc_value[2];

在主程序初始化启用DMA 转运 ADC 数据

2.2 定义ADC进程

  • 读取电压dma储存数据
  • 转换为模拟电压值

同样的,记得在任务调度器中添加proc

2.3 lcd显示

# 动态窗口

  • 使用环形缓存区
  • 定义结构体

多串口通信

示例一

使用DMA+环形缓冲区+空闲中断回调的方法,使用串口通信,在解析函数中每次解析对象为串口一次性连续接收到的数据。

所以,在解析函数uart_proc中一次完成对串口数据内容的解析即可,不需要再用状态机的判断逻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include "usart_app.h"

uint16_t uart_rx_index = 0;
uint16_t uart_rx_ticks = 0;
uint8_t uart_rx_buffer[128]={0};
uint8_t uart_rx_dma_buffer[128]={0};
ringbuffer_t usart_rb; //定义ringbuffer_t类型结构体变量
uint8_t usart_read_buffer[128];//定义环形缓存区数组

uint8_t uart2_rx_buffer[128]={0};
uint8_t uart2_rx_dma_buffer[128]={0};
ringbuffer_t usart2_rb; //定义ringbuffer_t类型结构体变量
uint8_t usart2_read_buffer[128];//定义环形缓存区数组

DataPacket context; // 初始化上下文
//串口中断回调函数

//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
// if(huart->Instance == USART1)
// {
// uart_rx_ticks = uwTick;
// uart_rx_index++;//索引自增
// //每次触发回调,都要重新初始化接收中断,定义接收的位置
//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1,&uart_rx_buffer[uart_rx_index],1);
// //printf("test");//排错
// }
//}

//空闲中断回调函数
void HAL_UARTEx_RxEven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uint16_t Size)
{
printf("dma data:%s\n",uart2_rx_dma_buffer);//发送串口接收内容

if (huart->Instance == USART1) // 判断是 USART1 触发的中断
{
//引入环形缓存区
if(!ringbuffer_is_full(&usart_rb))//判断环形缓存区是否为空
{
ringbuffer_write(&usart_rb,uart_rx_dma_buffer,Size);//将DMA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环形缓冲区
memset(uart_rx_dma_buffer,0,sizeof(uart_rx_dma_buffer));//清空
}
}
else if(huart->Instance == USART2) // 判断是 USART2 触发的中断
{
if(!ringbuffer_is_full(&usart2_rb))//判断环形缓存区是否为空
{
printf("OK\n");
ringbuffer_write(&usart2_rb,uart2_rx_dma_buffer,Size);//将DMA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环形缓冲区
memset(uart2_rx_dma_buffer,0,sizeof(uart2_rx_dma_buffer));//清空
}
}
}

void uart_proc(void)
{
// if(uart_rx_index == 0) return;
//
// if(uwTick - uart_rx_ticks > 100)//时间超过100
// {
// printf("uart data:%s\n",uart_rx_buffer);//发送串口接收内容
//
// memset (uart_rx_buffer,0,uart_rx_index);//清空
// uart_rx_index = 0;//指针指令
// huart1.pRxBuffPtr = uart_rx_buffer;//uart1缓存区指针指向buffer
// }
// 如果环形缓冲区为空,直接返回

if(ringbuffer_is_empty(&usart_rb) && ringbuffer_is_empty(&usart2_rb)) return;

// 从环形缓冲区读取数据到读取缓冲区

//ringbuffer_read(&usart_rb, usart_read_buffer, usart_rb.itemCount);
ringbuffer_read(&usart2_rb, usart2_read_buffer, usart2_rb.itemCount);
// 打印读取缓冲区中的数据
//printf("ringbuffer data: %s\n", usart_read_buffer);
// 上位机<test协议>
//printf("{plotter}%s\r\n", usart_read_buffer);

//问题1:用状态机写,会导致无法一次性解码;
//使用串口上位机,发现每次发送串口数据,状态机才会+1

/*
if(usart_read_buffer[0] == 0xFF && usart_read_buffer[3] == 0xFB)//帧头帧尾检测
{
if(usart_read_buffer[1] == 0x2A){
context.data_type = 1;//正数
}
else if(usart_read_buffer[1] == 0x2B){
context.data_type = 2;//负数
}
context.data = usart_read_buffer[2];
number_detect = context.data;
}
*/

//parse_buffer(usart_read_buffer,sizeof(usart_read_buffer),&context);
parse_buffer(usart2_read_buffer,sizeof(usart2_read_buffer),&context);
//问题2:无memset会怎么样?
//memset(usart_read_buffer, 0, sizeof(uint8_t) * BUUFER_SIZE);
memset(usart2_read_buffer, 0, sizeof(uint8_t) * BUUFER_SIZE);
}

//数据帧解析函数
int parse_buffer(uint8_t *buffer,size_t size,DataPacket* data)
{
if(size < 4)return 0;//数据帧长度小于4,返回 0 表示解析失败

if(buffer[0] == 0xFF && buffer[3] == 0xFB)//帧头帧尾检测
{

if(buffer[1] == 0x2A){
data -> data_type = 1;//正数
data -> data = buffer[2];
}
else if(buffer[1] == 0x2B){
data -> data_type = 2;//负数
data -> data = buffer[2];
}
else{
return 0; //非正确类型,解析失败
}
return 1;//解析成功
}
else{
return 0; //帧头帧尾错误,解析失败
}
}

void test_proc()
{
//printf("%c%c\n", context.state,usart_read_buffer[2]);
}